尿微量白蛋白(MALB)主要应用科室:泌尿科、心脑血管病科、风湿免疫科尿微量蛋白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这种微量的变化。白蛋白(Albumin)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 kD,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到体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具有滤过功能,膜孔直径为5.5 nm。Albumin半径为3.6 nm,正常状态下Albumin很难通过肾小球基底膜。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Albumin的排出。尿微量白蛋白(MA)是指尿液中白蛋白一直处于20 mg/min~200 mg/min的持续排泄浓度,或者晨尿的白蛋白量位于20 mg/L~200 mg/L之间。当肾脏受到损害时,尿MA排出会增加。我们认为尿MA排出增加的机制可能与膜上的硫酸肝素合成异常相关。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
1、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作用
DN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早期存在可逆性,如果能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肾脏损伤有可能恢复早期,肾损伤的确诊有赖于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但必须做侵害性的肾活检,我们通过检测DM患者尿MA帮助其在肾组织早期损伤的诊断。正常尿中有少量白蛋白存在,肾脏损伤早期,MA滤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的选择性丢失。
2、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脑、肾及血管损伤的标志,因此它被认为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尿MA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和死亡增加密切相关。尿MA与全身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可能是因为非酶糖化蛋白质聚集在肾小球基底膜,使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增加,出现尿MA,同时也积聚在全身大血管及微血管壁上,致大动脉中层脂质堆积和微血管病变。尿MA的出现不仅是急性应激反应的结果,而且与全身血管功能不良,从而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应激反应引起血管急性损伤,会出现短暂性尿MA增加。有研究显示,尿MA增加可以预测AMI住院期间、发病后1 a的病死率。
3、 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尿MA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MA是DM患者肾脏和血管结构发生改变的早期表现,是早期诊断DN的重要依据,也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新近报道,DM患者心脏功能明显降低可能与其发生冠脉病变和心肌病变有关,出现尿MA的T2DM患者,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不全严重,可促进冠心病发生和发展,导致左室功能明显受损。
4、 尿微量白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检测及意义
SLE是一种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以肾脏受累最为常见和严重,狼疮患者起病5 a内出现肾损害者占 40%~75%,尽管近几十年来随着对肾炎治疗的进展,狼疮肾炎(LN)患者生命期大大延长,但肾炎仍为狼疮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若能早期观察肾脏受损状况,则有利于早诊早治,从而改善SLE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尿MA与其他微量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α1MG) 、尿转铁蛋白(TRU) 、尿免疫球蛋白G(IGU) 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共同检测,能反映SLE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双重损害及损害程度,是 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多项尿微量蛋白检测提示不同病理类型LN的肾损伤程度不同,并且尿MA及尿α1MG可能是反映不同病理类型LN 肾损害差异的敏感指标。
最常用特定蛋白项目排行:
①根据使用人份数来排名,最常用的特定蛋白项目非C反应蛋白(CRP)莫属。卫健委临检中心曾统计过检验科使用量最大的项目是血常规检测。而现在血常规+CRP已成为在感染早期诊断(门诊)最常见的组合方式,因此CRP使用量在各特定蛋白项目里居首。
②CRP在感染诊断上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其主要在细菌感染时升高比较敏感,但在病毒感染时基本不升高。而很多呼吸道感染、发热都是病毒感染为主,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可以在病毒感染时显着升高的标志物,因此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于感染诊断,在一些地区形成了血常规+CRP+SAA“新三大常规”的联合检测。因此,SAA成为了特定蛋白的第二名。
③特定蛋白第三名:尿微量白蛋白(mALB)。该项目是诊断肾损伤的必查项目,因此应用广泛。
④特定蛋白第四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虽然很多已在专用的糖化血红蛋白仪上开展,但在特定蛋白平台由于无需其他专用仪器,成本相对较低,仍有较多的客户使用。
⑤特定蛋白第五名:风湿及类风湿系列的抗链球菌溶血素(ASO)、类风湿因子(RF)等。
杭州伊佰新生物正式研发生产出尿微量白蛋白mALB(MAU/U-ALB)抗原抗体,适用比浊、胶体金、荧光层析、发光平台,欢迎咨询。
另有胱抑素C(CYSC)抗原抗体适用胶体金、荧光层析、发光